高频用户对外卖托管平台更有价值
对于外卖商家来说,所有在店内下过单的都是你的累积用户。经过几个月的运运营,每个商家都会积累了大量老客。这些老客除了能带来复购以外,还具备重要的参考意义。
商家能通过分析这些真实下单信息,了解自己店铺更受哪些群体欢迎,店内活动和菜品设置是否合理。这样,就能以最少的变动、最小的成本获得更多的用户和收益。
但遗憾的是,很少有商家知道怎么去分析自己目标用户和消费习惯。下面就教教大家怎么看订单数据。
3种顾客,3种运营策略
以一家私房菜馆为例,我们别从高频菜品、使用优惠类型、客单价等几个方面将其分三种类型:
类型一:商家订单里数量占比最高的,习惯使用外卖APP点餐的高频用户。这里用户多为年龄15~35岁之间的中青年。
从这个订单当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单人就餐,凑是店内第一、二档满减,用户实际支付就在25-30元之间。 这类用户点外卖的核心需求是:以最划算的价格填饱肚子,点外卖是他们的刚需,下单的特点是既高频低价。
这类人群每月花在外卖上的钱是有预算的,实付金额30元是一个衡量性价比的重要心理门槛。一旦超过这个金额,意味着每月的外卖支出大概率会超过1000元。
如果你的店铺的下单用户超过50%都是此类订单的话,应该尤其注意店内的满减、折扣配合,让用户在30元内的单人餐选择足够丰富,这样更有助于下单转化率和单量的提高。
其次,如果商家想提高利润,提高菜品价格或者缩小满减幅度都要注意实付30元这个界限。对于用户来讲实付25元和28元的差别不是很大,但实付28元和31元给人的感觉就更为明显。
类型二:偶尔点外卖代替出门就餐或者代替做饭的,这类用户往往对外卖的套路和规则并不熟悉。点单还是按照以往堂食的经验去选择。
常用外卖的人都知道:折扣和满减活动不同享,明明店内有120减45的活动,这一单如果是外卖高频用户很可能会拆成两单来买,顾客实付不超过200元。但显然,这个用户不了解这个规则,而只是点了店内置顶的特价折扣菜:麻婆豆腐,整单优惠仅4元。
类似的情况还有有些用户不懂折扣商品限购1件,点了多个折扣商品后依然原价等情况。这类订单的客单价往往比较高,还比较爱点一些难度比较高的特色菜(俗称大菜,比如松鼠桂鱼、北京烤鸭这类)。
这类订单多来自于附近的居民区,有的作为家庭正餐的加餐,有的是偶尔不做饭图个方便。这种低频外卖用户更注重菜品本身的品质,对价格不会特别敏感。
如果商家发现自己这类单子较多,首先要注意菜品的价格和菜量成正比,是正常堂食的菜量还是小份菜,一定要标注清楚,不然这类用户收餐后发现和想象中的不一样,很容易给差评。其次,不要过于追求虚高满减,店内的活动一定要简单、直接一点,不然单看菜品价格的话会劝退这类用户。
类型三:多人聚会的团餐
这类型的大单数量上占比不多,但金额上一单相当于10个小单,而且毛利率是最高的。这种大单经常会出现在有特色主打菜的外卖店当中。一般的快餐店、家常菜店接到这种大额订单的概率较小。
如果本身餐厅是有这个后厨实力的话,一定不要把优质的门店给做low了。要保留部分适合的特色菜品。既能提高店铺质感,同时被系统判断的大额订单也会增加店铺权重,增加店铺的曝光量。
了解顾客有什么意义?
其实,每个商家的情况都需要更加具体的分析,也就是“精细化运营”。利用对三种类型的用户的统计,商家可以准确的了解:
1、你所在商圈的高频下单用户的消费区间在哪里。
如果消费区间在25~30元,而你的第一档满减门槛设在20元,这就造成了活动的浪费。相对的,如果当地消费区间在20~25,而你的满减第一档门槛在25,也会造成小单的比例较低,整体下单转化率低于同行。那么你就要降低满减门槛了。
2、你的目标用户消费习惯是怎么样的。
很多商家喜欢一厢情愿给自己的店铺设活动,其实不如好好分析一下自己的用户下单习惯。习惯用满减和折扣的用户比例是怎样的,使用折扣优惠的订单太少是由于折扣商品不受欢迎?还是折扣力度不够?还是店铺满减更划算?
3、你的店铺真正受用户欢迎的是哪些菜品。
我们常常听到商家说自己的菜用料多讲究,口味肯定没问题等等自信的认知。但真正口味如何是要让消费者自己花钱证明的,商家可以重点去看哪些下单3次以上老客的订单,这类多次下单的用户会自动屏蔽他吃过觉得一般的菜,主动点他认为店里真正好吃的菜。这类菜品经过多名老客订单的交叉认证后,基本就是可以作为店内主推的主打菜了。
最后,可以关注我们的公众号“外卖玩家”,全部是原创的外卖运营技术干货,从不纸上谈兵,很多都是独家统计整理的。关注了不吃亏,不上当:)
关注“外卖玩家”公众号,获取全网最实在的外卖运营干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