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纯外卖很难赚钱?原因我们找到了
2014年美团正式开展外卖业务后,线上外卖平台开始进入爆发期。在外卖平台扩张初期,由于大量的双向补贴,用户吃的便宜,商家也都活得很好。便当这种固定搭配的套餐模式,因为非常适合走标准化路线,甚至很多黑心店家不需要开火,所有菜品都用料包稍一加热就能出品了。
料包对于商家的好处显而易见:
1、食材成本低:商家不必再费心把关每天的食材质量,也极少会出现原料浪费;
2、人员开支少:不必雇贵的要死的厨子,关键是出品还特稳定,不会咸淡和菜量都是固定的。
3、出餐快:出品流程十分简单,加热料包和烫熟点青菜即可。
但是这种标准化的优点背面也恰恰是它的缺点,那就是太容易复制了。不需要太多的餐饮经验,那些创业小白只要跟品牌方交了钱,装修、菜品、价格这些通通不需要你操心,都有固定的模板去抄。你开一家卤肉饭店赚钱了,不到半年附近能开5~10家跟你产品80%相像的竞争对手,甚至你们的料包都可能来自同一家。面对有限的目标用户和毫无差异性的产品,商家们只能选择互相打贴身肉搏的价格战,最后剩下比的就是谁的心狠降价大,谁钱多扛得住。这种恶行竞争的模式关店率极高。就算你侥幸活下来了,随时还有别的新爆品外卖店来抢占你的地盘。
造成这种关店率极高的原因就是这些加盟店的“护城河”太窄了,没有核心竞争力就没有抗风险的防御性。
说出来你可能不信,现在这种纯外卖店一个月卖4千单的利润还不如那种平台上没什么活动的小早餐店。这种一般是开在居民圈的多年的老破小店,但它的优势在于没有脱离餐饮的本质:手工的馒头、包子,每天必须新鲜做的豆花,现炸的油条,这些不是随便哪个没经验冲动创业者一夜之间学得会的。这些就是一个餐饮店所谓的护城河。同理还有那些热炒店、特色地方菜店等,这些重餐饮虽然前期投入大,人工贵,但菜品的种类和出品质量都不是纯外卖能比的。
小编和各位老板近年来看过太多鼓吹的中央厨房、料包等轻资产创业的文章,如果仅从成本来讲商家确实省了很多钱。但从经营来讲,所有的生产环节都是流水线制成,也就造就了毫无特点,即使味道没问题、市场没问题,但快速涌入过多竞争者也会无限的稀释收益。
所以中餐标准化这个东西,说穿了对品牌方来讲是一本万利,对商家本身是一个双刃剑,想要参与的新手各种风险要好好权衡。
关注“外卖玩家”公众号,获取全网最实在的外卖运营干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