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说完平台,平台打架,其实受伤的往往是商家,尤其是小商家(小商家对于平台没有议价权)除了大品牌连锁依旧坚挺之外,中小商家的困境,传统餐饮的焦虑似乎已经成为餐饮行业的主基调。
对于越来越多的餐饮商家来说,外卖已经成为逃避不了的一个渠道。外卖即是增量,但是更多的是抢线下餐饮的存量,加上房租人工食材成本的上涨,即使再传统的餐饮也逐渐重视外卖渠道。更多是餐饮商家的焦虑心态。
通过外卖到账率和利润率来分析,这两个指标是外卖最重要的两个指标。
即实收金额/原价,菜品原价扣掉平台扣点和满减等活动,到商家账上的叫做实收金额。比如用户点了原价100块的产品,到你账上只有50元实收的话,你的到账率是50%。
算一笔账,平台扣点18-25%(非1/2线城市、非品牌店高),如果按20%算,满减30%活动力度(即满50-15这种活动力度)已经不算大了,你的到账率只有50%。还没有算可能会投入的竞价推广成本。
快餐正餐的食材、包材成本率综合一般在35-45%,也就是说利润率等于50%减35/45%大约5%-15%的水平,堂吃为主的店不用重复计算房租人工水电等成本,纯外卖还要算上这些成本。
拿上海来说,只有不到半数的餐厅做外卖到账率超过50%的。大部分商家做外卖不挣钱这是很可怕的
外卖利润率低,影响因素又多(平台费、活动、食材成本等)哪一环节一不控制就极有可能做亏。
中小商家越来越依赖外卖平台,但是相比往年“活得更差了”,有单量不一定有钱赚。对于很多规模稍大的传统餐饮来说,外卖更多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。这些传统餐饮大多都对外卖抱有想法,但是因为外卖的利润率远低于线下,又让这些传统餐饮无法接受。而且大部分餐厅不具有线上的运营能力,能把外卖做好又有钱赚的少之又少。
这部分餐饮是被外卖改造影响最小的部分。现在远没到不做外卖就活不下去的地步。但是随着外卖进一步蚕食堂食份额,也会逐步被迫不得不开始重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