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现在美团饿了么佣金这么高?
昨天在办公室听闻一个情况:
徐州的客户美团外卖抽成高达30%、配送范围改成1.5公里、全部满减活动冻结。详细了解一下情况,原来这个客户之前和美团签了独家,平台BD给了他18%抽点,偶尔公司有政策也帮他主动申请补贴。但最近饿了么补贴的力度比较大,这个客户就起了心思,偷偷在饿了么上也开了一家。结果被美团BD发现,以违反“战略合作协议”的名义,施行反制。除非这个客户从饿了么下架,否则会一直这样被限制下去。
听到这里很多商家应该知道,这样苛刻的条件在美团这个外卖平台上是很难再有盈利了。
关于平台抽点,我想到一句话:
征税的艺术,是尽可能多地拔取鹅毛,而让鹅的叫声最小。
把这里的“征税”改成“抽点”同样适用。
在一片商家抗议声中,对平台意见最大的,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都是三四线城市的。

主要矛盾有三点:
- 1、为平台打工:专送抽点普遍在22%~24%
- 2、强制商家选择专送:部分地方,一个平台独大,不允许商家自配送降低佣金
- 3、被迫独家:签独家,能享受的优惠很少,但不签独家很多补贴和活动都参加不了
而一二线的外卖市场专送的抽点基本稳定在20%,知名的流量商户还会享受品牌优势降低抽点(比如某家上海杨国福麻辣烫的抽点仅15%),强制专送和被迫独家也不多。那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?
问题的真正症结在于:一二线城市多为美团和饿了么的直营城市,三四线城市多由城市代理商来运营。美团及饿了么的代理商是不签长期合同的,期限只有1~2年。合同期限太短,而开拓市场太费钱了,部分代理商急于收回成本,不断升高抽佣是为了避免合同到期,来为他人做嫁衣裳。
随着外卖平台的垄断地位愈加稳固,提高抽点、增加收费项目等动作一直不断地在试探商家能接受的极限在哪里。
关注“外卖玩家”公众号,获取全网最实在的外卖运营干货